2021年10月30日晚,加拿大皇家科學院、加拿大工程院、加拿大工程研究院院士、IEEE Fellow姜晶教授受邀做客“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智慧能源大講壇”,擔任講壇第一期的主講嘉賓,以“Future Energy and Electrical Power Systems – Are We Ready for the Change?”為主題開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智慧能源大講壇”是貫徹落實成渝雙城經濟圈國家發展戰略,深化成渝兩地教育資源合作共享的重要舉措。講壇由重慶大學、輸配電裝備及系統安全與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和重慶大學智慧城市研究院主辦,由成都地區的四川大學、西南交通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四川師范大學、西華大學、西南科技大學和重慶地區的西南大學、重慶郵電大學等高校協辦。本期講壇由重慶大學電氣工程學院任洲洋副教授主持。
任洲洋副教授首先介紹了重慶大學牽頭創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智慧能源大講壇”的基本理念,表明講壇旨在聚集成渝地區優質資源和創新力量,搭建科研合作、技術創新的交流平臺,促進成渝地區高校在能源領域的合作,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目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智慧能源大講壇”已吸引成渝地區的九所高校共同參與,堅持以開放交流的態度,歡迎更多兄弟高校的加入。隨后,任洲洋副教授對姜晶院士參與本期講壇表示熱烈歡迎和由衷感謝,并對姜院士的研究領域和學術成就進行了簡要介紹。

在講座中,姜院士首先為大家介紹了他所任職的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的基本情況,并以自己求學時期和從事教學崗位至今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變化為例,引導同學們要緊跟時代步伐,運用批判性思維,充分發揮好奇心和想象力來解決學習和科研中所遇到的問題,不斷追求創新和突破。

隨后,姜院士從宏觀角度介紹了目前能源消費情況以及未來的能源發展趨勢,并通過電力使用圖和人口密度圖的對比,生動形象地說明了人口分布和電力需求成正比,生活質量高的國家和地區能源消費也相對較多。姜院士強調,目前世界能源類型中,煤炭占比仍居首位。以2019年我國的能源消費為例,50%以上的能源是靠煤炭消耗提供的,隨著我國大力發展清潔能源,預計2050年電力行業減碳幅度超過100%,交通、工業、建筑等行業也將超過80%。然而,在加拿大,以安大略省為例,近十年已經不再使用煤炭來發電,而大多是使用水電、核電,不可再生能源發電僅占非常小一部分。

由于煤炭仍然是世界主要能源,燃煤帶來的如溫室效應等問題便不可忽視。姜院士結合阿拉斯加萬年積雪融化、最干旱的地方發生了洪水等實例,講述了全球溫度升高引發的一系列環境問題,并再次強調這些變化和能源消費之間的關聯。能源有不同的形式,其中電能因具有傳輸方便等良好特性,已經和人們的生活密不可分,那么就迫切需要清潔的能源來發電。


姜院士對光、熱、風、潮汐等可再生能源進行了具體介紹,結合各國發展新型清潔能源的具體舉措,闡明世界發電比例由煤炭為主向新能源轉變的整體趨勢。此外,姜院士以“華為簽約1300MWh儲能項目,助力沙特紅海新城全面轉用新能源”為例,引出關于儲能問題的思考。儲能主要分為電磁儲能、飛輪儲能等形式,目前國外已經有一些小型分布式儲能設備投入使用,一些地區還將儲能裝置設計為房間裝飾品來增加儲能安裝。

最后,姜院士總結道,能量和我們生活的環境息息相關,發電一定要運用可持續的方法。在姜院士的精彩分享之后,與會師生積極參與互動環節,就“小型核電”的成本投資、經濟效益等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討。姜院士對能源研究領域的發展前景表示肯定,并鼓勵同學們抓住歷史機遇,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才智來改變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