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全國兩會精神,聚焦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歷史節點,2020年7月18日,重慶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決戰脫貧攻堅”社會實踐團來到重慶市沙坪壩區青木關鎮青木湖村,尋訪慰問當地貧困家庭。

圖1 青木湖村委會社保員鐘沙沙帶領實踐團前往貧困戶家
伴著淅淅瀝瀝的雨,實踐團成員來到重慶市沙坪壩區青木湖鎮青木湖村,在村委會社保員鐘沙沙的帶領下,前往當地的一些貧困戶家中,進行尋訪與慰問。
一路上,鐘姐姐為實踐團成員介紹了當地政府的一些低保相關政策。比如,低保的條件有兩個:一是得重病,患癌癥,二是年齡過大,無子女撫養,無經濟收入(或經濟收入不能保證自己日常生活)。而扶貧的具體措施有如建造產業基地(如艾草基地),如有企業在當地辦工程會優先提供職位給低保戶。
實踐團成員們帶著慰問品,沿著街道前行,先后拜訪了五個貧困戶,在與他們進行親切慰問之后,實踐團成員還會幫忙做一下家務,打掃一下衛生。

圖2 實踐團成員給貧困戶遞去慰問品
在這些貧困家庭中,有體弱多病的年邁老人,也有父親去世、母親改嫁的年幼孩子,他們的遭遇都令人深感同情。但最令實踐團成員們印象深刻的,是吳錫明家的情況。
吳錫明是一位年近60的老人,至今未婚無子女,患有先天智力殘疾,在他年近80的老母親江朝素的照顧下生活至今,其中的心酸和困苦不言而喻。然而在接觸到這位江奶奶的時候,她的形象卻與實踐團成員們心中的預想大相徑庭。
江奶奶見到前來慰問的實踐團成員,連連招呼大家入座,還想要給同學們倒水喝;吳叔叔則安靜平和地坐在一旁,也不吭聲。看著如此熱情、精神面貌不錯的江奶奶,看著雖然不大卻整潔舒適的房間,實踐團成員不禁心生訝異。

圖3實踐團成員聆聽江奶奶的生平往事
接著,江奶奶拉著實踐團成員講起他們家從前的故事來。從吳叔叔小時候被發現先天智力殘疾,江奶奶四處尋醫救治;到后來接受現實,開始教吳叔叔照顧自己;再到最后發現吳叔叔根本無法自立生活,江奶奶只好一直留在吳叔叔身邊照料他。
“我們就算這樣,也沒有到大隊里去叫過苦,但隊里也從來沒有忘記過我們,對我們的幫助和關照我都記著的”,“現在社會確實好,國家政府幫扶都挺大的”,“孩子們,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命,怨不了誰,我們自己也要把日子過下去”......
數十年的時間跨越,無數個艱苦的日日夜夜,從江奶奶的口中娓娓道來,實踐團成員們的心靈都受到了強烈的震撼。實踐團成員們不僅為吳錫明一家的遭遇心生嘆惋,更是被這樣境遇下依然樂觀積極、愛子深切的江奶奶所感動。實踐團成員認為,國家社會對貧困群眾的扶貧政策,正應該是為了幫助這些在逆境里不屈不撓、不卑不亢的人。
實踐團成員劉暢提出了自己對這次社會實踐的感悟:“國家的扶貧政策好,扶貧力度強,我們都看在眼里。然而,對貧困群眾施以經濟上的援助,其最終要義還是要激發起他們對命運不公的反抗,對人生價值的追求,對更好生活的向往!”扶貧,不但是在扶經濟,更是在扶人心。

圖4 實踐團成員與村委會社保員鐘沙沙合影
通過此次社會實踐活動,實踐團成員們了解到當地政府的一部分扶貧政策,也真切感受到青木湖村當地政府在扶貧工作上所付出的努力,感受到貧困戶對政府的感激與擁護。同時,實踐團成員們作為新時代青年,也會將此次尋訪之行作為鞭策,好好鍛煉自己,在未來為國家富強、為社會發展奉獻自己一份力量。
重慶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決戰脫貧攻堅”社會實踐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