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游作為鄉村振興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正煥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而借助現代網絡傳媒和數字技術,讓美景“走出去”,讓故事“傳出去”,是實現鄉村文旅振興的主要動力和基本保障。2024年7月15日,重慶大學“筑夢美麗鄉村,共繪多彩武隆”實踐團來到重慶市武隆區仙女山街道荊竹村,跟隨當地村民一起探訪了神秘而壯美的“荊竹八景”。
荊竹八景是當地新開發的旅游景區,包括荊竹云海、絕壁臨江、雁窩雙絕、仙山夕照四項自然風光以及靜心晚鐘、沙壩田園、歸原小鎮、七彩果苑四項人文風貌。
實踐團首先跟隨著向導楊昌拜訪了“靜心晚鐘”和“七彩果苑”景區。“靜心晚鐘”得名于仙女山崖壁下靜心寺。楊昌講到,每當早晚時分,靜心寺的僧人會準時敲響寺內的鐘磬,谷內鐘聲悠揚,給人“清心”之感。“七彩果苑”是一處現代化的果樹培育基地,種植品種涵蓋藍莓、葡萄、櫻桃、梨等常見水果。得益于仙女山得天獨厚的地質條件和科學的種植體系,這些果樹能夠擁有比其他地區更優的質量和更高的結實率。實踐團從管理員處了解到,當前果園雖然有科學規范的管理體系,但缺乏自動化農機裝備,果園的除蟲、采摘等仍依賴于人力,期待進一步的自動化升級。

“靜心晚鐘”與絕壁下的靜心寺

團隊成員在“七彩果苑”葡萄種植基地調研
隨后,楊昌帶領團隊成員參觀了“絕壁臨江”和“荊竹云海”兩大自然景觀。這兩處景點都位于烏江峭壁之上,能縱觀大江東去的豪邁壯闊與羊角古鎮的樸素典雅。經由兩地,沙壩田園和歸原小鎮近在眼前。

臨江絕壁下的羊角古城

實踐團成員探訪荊竹云海
沙壩田園、歸原小鎮分別是鄉村振興的現代農業和現代旅游業的集中體現。沙壩田園是當地體量較大的商業化種植基地,采用煙葉與玉米混種的方式,從生態角度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有效防止了因為作物單一導致的土壤板結化和周期性病蟲災害。據楊昌介紹,在未來的規劃當中,沙壩田園將進一步推進同企業與高校的合作,構建新型產業體系。歸原小鎮是一個以鄉村文旅為主題的商業街,既有時尚潮流的文創圖書館、露營基地,又有仙女山特色的民宿民居,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是仙女山較為成熟的旅游產品,吸引了大批年輕人的來訪,有效激發了當地的經濟活力。雁窩雙絕是歸原小鎮內的一處天坑地貌,由大小兩方絕壁洞天組成,雄奇壯麗,是一處經典的武隆喀斯特景觀。

實踐團成員調研沙壩田園概況

歸原小鎮圖書館一隅

實踐團成員與圖書館工作人員合影

雁窩雙絕遠景圖
實踐團的腳步走過晨昏,仙山的夕照染紅了荊竹的曠野。暮色中,村民們收起一日的辛勞,張羅起大大小小的炊具;老人們并坐在街沿上,談論起街坊鄰里的瑣事。人文與自然沉淀在一起,構成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時代繪卷。

歸原小鎮的仙山夕照風景
在本次實踐中,“筑夢美麗鄉村,共繪多彩武隆”實踐團成員們親身體會到了多彩荊竹的人文與自然魅力。未來,團隊將繼續發揮青春智慧和專業特長,利用現代網絡傳媒和數字技術,講好荊竹故事,傳播武隆之美。